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认为横向关系就是一种平等关系。
而表扬或者批评他人是一种非平等的纵向关系。纵向关系的目的就是干涉他人,使得他人做成某事或不做某事。
人为什么会去干涉别人呢 ?其背后实际上也是一种纵向关系。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这是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
与人相处应该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
接纳自我
自我接纳是关系的起点。
人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执念,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进而产生共同体感觉。
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 自我接纳 ” 、“ 信赖他人 ” 和 “ 对他人贡献 ”。
自我接纳
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实,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我们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改变的勇气。
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这与他人对自身的行为无关。
信赖他人
只有对于他人的信赖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信赖的反面是怀疑,假设你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他人,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自己也会在生活中也会比较累。
他人对你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是你对他人关系的映射。
如果你对他人总是怀疑,对方也会感受到你目光,会凭直觉认为“这个人不信赖我”。你认为这样还能建立起什么积极的关系吗?只有我们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
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
对他人贡献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
因为能坦然的接受自我,才能不惧背叛的信赖他人;
也正因为将他人视为伙伴,并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的自我价值。
自我接纳的行为指南
自立、意识到自身的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意识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自我的价值感来源于对他人的贡献并因此而获得的认同感。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自我的价值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
这种体会也可以是主观感觉,即对他人的贡献感就可以。也因此可以说:幸福就是“贡献感”。
生活的意义并不是在过去和未来,而是当下。生活方式说的是“此时此刻”,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变的事情。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生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也不存在普遍的意义,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当下,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