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ed by 石田吉藏
Genre: Electronic/Downtempo
Release: 2001
Label: 魔岩唱片
周五乐评,每周一张值得回顾的华语佳作。
自 97 年退伍以来,张震岳以全新的形象发布三张专辑后便在中文音乐市场里成为炙手可热的男歌手,跃居与伍佰并列的彼时魔岩唱片最具有影响力的当家艺人。但在愤懑与失落并具的,充满情绪的专辑《有问题》之后,张震岳开启了名为 DJ Orange 的分支项目——其实不好以“分支项目”进行描述,因为两张《Orange》EP 之上都没留下音乐人署名,所以大部分条目网站都将之划定为“张震岳”的发行——在“画风突变”的电子乐场景中带来不少新鲜感。
但实际上,电子相关的发行对于魔岩唱片来说并不是初次,在此之前李雨寰以及前身组合 dMDM 就有以电子流行作为主打风格的两张作品,但或许鉴于李雨寰本身更偏向“producer”的幕后身份,这两张已经可称精致的专辑在现在的乐迷群体之间的讨论相对而言并不那么广泛;与此相比,DJ Orange 作为张震岳的分支项目则实际上有更多来自现在乐迷的关注。
显然,这两张《Orange》对于张震岳这样一位彼时更以“唱作人”身份闻名于乐坛的音乐人来说有意料之外的接地气,而非以“电子流行”之名进行一些“披皮感”的噱头把戏。它符合你对于一张契合于“本质场景”的电子乐作品的期待,Downtempo、House、Trance、Techno、Trip Hop 等充满千禧印记的各个要素于现在来看均不过时且气质对味。毫无疑问,抛却掉“唱作人身份”以“制作人”的角度审视,这两张作品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拥有不俗套的水准,也同时正如“DJ Orange”之名忠实于场景本身,而非服务于主流的、流行的属于张震岳的既往形象——这对他而言并不等于抛却过去,因为在下一张录音室专辑《等我有一天》,他仍然可以以新的视角回到原有的声音形象里,这同时也是乐迷对他作为“唱作人”所期待的。
这种或许是从职业意识或钻研精神走出的作品的确值得尊重和认可,但不好说如今乐迷对这两张作品的回顾就是单纯地出于作品与 DJ Orange 本身,将之与唱作人的张震岳印象分离出来不受之影响的——正如我们之前有写到的,乐迷们往往会对主流音乐人一些“另类于作品序列”的尝试进行实际上不太公平的拔高——张震岳无论作为唱作人或制作人都有太多的作品证明他的出众,而就从 DJ Orange 而言,这两张 EP 本身所呈现的出的内容则相对而言有些保守、稳定,在 Moby 和 Aphex Twin 带来的风潮下是不难学习的尝试。
在互联网我们找不到太多张震岳关于 DJ Orange 的阐述材料,也不好论这两张温暖的,似乎是与其既往在作品里呈现出的能量是逆反的电子作品是否是其对于自己原有形象的一种回避或单纯的新分支尝试——毕竟在此之后我们迎来了他生涯里可称最忧郁的专辑,实在不难联想。但也出于将这两张作品作为“DJ Orange”的发行进行评论的态度,这张作品的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内容含量相对不那么多的温吞,对于千禧的港台发行来说相对而言亦是符合预期(不能因为内地主流的电子流行音乐很土法炼钢就拔高一下),更是一次 Ear Candy 的且在对应场景里实际常见的尝试而已。